说课稿

时间:2025-09-19 04:53:11
【实用】说课稿4篇

【实用】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引起我们的共鸣。这是一篇选取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的文章,描写细致,中心突出,故事情节紧凑。本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灵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自己的子女,但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也并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友情。课文赞美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

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同时更加珍爱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阅读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

2、提高朗读能力,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领悟并倡扬文中所表现的纯洁真诚的人情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三)学生分析

“代沟”是现代中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话题。“亲情”与“友情”发生矛盾也时有所闻。因此,本文所写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在当今社会日益强调个性张扬的环境里,如何看待亲情与友情,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如教材中的“我”与万芳的友谊、“我”与父母的冲突,确实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学生的感情倾向可能会与教材不一致,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会触发学生的另外的感想。教师的眼光不要局限在如何解决教材中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处理这些矛盾的某些必须坚持的原则。而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二、 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理念

该文是一偏反映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内心情感冲突的散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去领悟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师要注意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转变,由过去的被动式阅读转变为主动式阅读,力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像〈羚羊木雕〉这样的课文,如果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很难有大的收获。课堂讨论时,教师不要用唯一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考。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次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实现学生知识与人格的同步发展。

教学思路

1、朗读与讨论并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主旨进行研讨,从中感悟文章的亲情与友情。

2、阅读与写作并行。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方式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采用拓展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摹仿学习。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设计构想:设计此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发表自我阅读感受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构想: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四、交流自主合作学习情况

(一)交流学案上的“我的视角”

设计构想: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家庭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至爱亲朋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提高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强化解矛盾的能力。

(二)问题探究

设计构想:体会本文构思的巧妙,学习本文多种描写方法,并用之于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写出至少两则关于友情的名言。

2、给家人写一封信,委婉地指出他(她)的某个不足的方面。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要求选择班上某一位同学的某一点进行描写,突出其特点。

设计构想:从语文学习延伸到语文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板书飞、等五个方面对《拉萨古城》进行说课。

《拉萨古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选读课文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主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对拉萨古城中藏族民居特色等进行描写。本课正好与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合专题“走进西部”的内容遥相呼应,使整本教材浑然一体。而《拉萨古城》这篇课文能让同学们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更进一步的了解西部,去亲近西部的极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优美词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产生对拉萨的向往之情。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坏境中的恰当意义;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走进西部”专题相呼应的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求知欲强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深刻含义的句子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产生对拉萨的向往之情.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重点句子“它是一道宗教的江,一条生活的河。”来进行理解、赏析。教学难点为认识拉萨古城的特色。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了教材的特点,与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求知欲强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策略:1、自由学习合作法。根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做学习的主人。2、直观法。运用课件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感知教学对象。

下面,我将从创设情境,走进拉萨。初读课文,把握内容,精析课文,走进拉萨,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叙述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拉萨。同学们, ……此处隐藏2125个字……感氛围中引读课文第六、七节。

三、想象练说,训练语言

在课文最后,结合最后两个自然段,我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说一说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给哪些人带来了快乐?

在练说的过程中,把爱扩散、放大,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处处需要爱,人间处处充满爱。

四、回归整体,升华中心

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一处整体回归,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感受泉水在他人需要帮助和温暖时给予的热情和快乐,结合课前的提问,再次提问:此时,你眼中的泉水有了怎样的变化。相信学完课文学生对于泉水的感受不会在是表面的形象,会更关注泉水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最好小结: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困难,让我们学会关爱别人,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献上你火热的心,让他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爱心。

作业设计:写一写你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事例。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进行识字、写字、朗读、说话、写话、明理的训练。

《苏雅的画儿》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由四篇阅读课文、一篇识字课文及语文百花园六组成。几篇课文寓诚信、勤勉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本篇课文则通过一个小故事,讲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课分2课时进行教学,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因此,我定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复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词语:端详、不由得、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故事的内容,并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设计教学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演。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以方便学生朗读,更使教学突出重点。

四说学法

通过在平时语文课上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的读为主,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回答出来,采用学生练读、指名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并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演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步骤温故知新,顺学而导

首先,课件出示需要掌握的词语,采取各种方式认读词语,如: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读。然后直接说本节课继续学习25课苏雅的画。指名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和听读课文,比较有针对性。读完让学生汇报。学生自然说出苏雅画画这件事情。围绕这件事,学生可能说出许多种答案。不用学生回答地多么准确,只要能说出大概即可。然后教师问:那么苏雅的画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什么样?最后有变成什么样?小组讨论:(同学回报,老师板书:漂亮----弄脏------更漂亮)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个位置我设置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第二个步骤理清脉络直奔重点

明白苏雅的画是怎么由漂亮到弄脏又到更漂亮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上,我按照苏雅的画很漂亮——苏雅的画不漂亮了——苏雅的画更漂亮了,——苏雅的画怎么变得更漂亮了,这样环环相扣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1.抓住重点词语学习

布置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从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她的画很漂亮?重点理解词语:满意、端详、参加比赛。在这里满意是最能体现她的画漂亮的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学生对端详较难理解,可以采取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体会。可以追问,她的画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样就在回答的同时体会到画的重要性。

2.抓住人物的语言变化

问:那么你又从哪看出她的画后来变得更漂亮呢?学生会很容易直接回答出苏雅同学的话。(汇报1这一张最妙!2.瞧,这小花狗多逗!3.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可以问他们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怎么说出来的,学一学他们的语气。指导学生带着惊讶、可爱、赞美、羡慕的语气练读同学们的话。学生也可能回答出(一…..就…)的、句式。(苏雅的画一拿出来,全班就嚷开了)这一句。可以指导学生用这个句式造句。同时理解“嚷”的说话方式。

第三个步骤以疑引读,抓变释疑。

布置比较苏雅两幅画的不同。(重点说出多了一个小花狗)观察不同点,旨在使学生把握文章重点。学生可能说出各种各样的不同来,只要是图上出现的都要给予肯定。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学生喜欢这样找不同地方的活动。他们喜欢类似于游戏的教学方式。然后过渡:关于这个小花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自由读文2---10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内容。

带领学生先来看看故事的起因,这幅画是怎么弄脏的?(重点理解爸爸对他的关心和苏雅焦急的心情);然后看看画弄脏后两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苏雅哭(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最后说说爸爸是怎样做的?这时边回答边板书:仔细看动脑想(猜一猜:爸爸想什么呢?)小提示:从颜色形状时间方面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

此时再问问:你觉得爸爸怎么样?(能说出爸爸遇到事情肯动脑筋)

第四个步骤梳理知识加深印象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苏雅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她一定会怎样做呢?你是从哪知道的?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段。反复朗读加深体会最后一句话。理解两个高兴的内涵。同时熟记爸爸的教导: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反复朗读加深体会这一句话。

第五个步骤角色体验,入情感悟。

分析完课文后再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是学生对人物认识的一个体验,同时也是感情的升华。看板书理顺苏雅的情感变化:(满意----悲伤----喜悦)相信再次读全文的时候,一定会带着对苏雅情感的体会。把文章读的更有情感。那么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第六个步骤谈话总结,拓展延伸。

问学生: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来自由发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课文中的爸爸所说的道理。

六说板书

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苏雅的画是怎么由漂亮到弄脏又到更漂亮。这样既直接又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25、苏雅的画儿

漂亮弄脏更漂亮:突出画的变化;

仔细看动脑想:抓住爸爸是如何指导苏雅这条主线;

坏事小花狗好事:突出文章的主旨;

《【实用】说课稿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