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09-16 00:35:05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中的《我们学会了合作》。

根据《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 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要学会与人合作。

2、 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懂得一些合作的技巧。

3、 感受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人合作。

我将以上三点设置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基于以下的三个原因:

首先,《我们学会了合作》这一课中一共分五个板块:同学们身边的生活情境、生动的寓言故事、评论故事、三个和尚的小剧场设置以及小活动拼图游戏。这五个板块都紧紧围绕着“合作”这一主题。主要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生动的形式体会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懂得在生活、学习中要与人合作,并掌握一些合作的技巧。体会合作的乐趣之余激发学生与人合作的意愿。

其次,在《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对中年级的教学有如下的要求:“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集体” 、“ 懂得在集体中要相互合作,团结友爱,为集体争光”。

本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三年半的学习,已经懂得了“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都是集体,集体力量大。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集体中要想着别人。”他们对“集体”这一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如何与人交流合作,掌握与人合作的技巧,发现与人合作的乐趣,则是他们需要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更深一层的内容。

我本着大纲中“努力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的要求,制定了如下落实教学重点的教学活动:

1、谈话导入:光荣属于谁。

(1)让学生通过回忆,说说自己体验过得与同学合作的经历。

(2)讨论获奖的光荣应该属于谁?没有合作行吗?使学生从中领悟合作的内涵,知道学习、生活中,经常要与人合作。

(这样的导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用学生自己的眼睛来发现“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故事,大道理。

(1)课件演示课文中的寓言故事:“拉不动的车子”。

(2)四人小组里相互说一说这样的合作能成功吗?

(3)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有趣的图片与故事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直观生动地启发学生,不是所有的合作都能成功,合作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

3、小小评论员。

(1)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观赏故事:三场足球赛的启示。

(2)组织学生模拟足球评论员自由地发表看法。

(3)评选出最佳足球评论员。

(情景创设让孩子们进入角色,以评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分析红队胜败的原因,从另一个角度看“合作”。 从中领悟到怎样才是成功的合作。)

4、 快乐小舞台。

a) 以同桌为单位,排练双簧:三个和尚。

b) 以小组为单位选派演员参赛。

c) 评选最佳合作者、最佳表演奖、最佳配音奖等。

(快乐小舞台为学生尝试合作创设了空间,使学生们在表演中将合作的意义、技巧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同时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

5、 快乐拼图。

(1)自由选择合作伙伴。

(2)播放音乐,学生们在音乐中开始拼图游戏,看哪个组拼得

又快又好。

(3)评出优胜奖,并请获奖者汇报取胜之道。

(这一环节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拼图游戏融入了活动,这不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落实。)

以上是我对《我们学会了合作》这一课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说课稿 篇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联系学生说教材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地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过程与方法:与《醉花阴》前后联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与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与《醉花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时数为:

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词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宋词的“气”,丧失宋词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经由形象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情。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独奏《长相思》,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 ……此处隐藏13496个字……子的《生命,生命》,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八年级下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九年级下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都是在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学生对于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理解。所以,他们对于本文的学习,对于“生命”的认知,应该更具有“可生成性”。而且,他们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对于这道人生的“考题”应该能有更多的兴趣,更多的感悟,也有更多的话可说。

已有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模式

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题的目的。本堂课我采用“四步读书”法,这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用的一种模式。即:朗读——咬文嚼字通思路,精读——融情于景明主旨,品读——语言美妙动我心,拓读——课堂延伸进生活。具体步骤是: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

4、美读课文,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

5、拓展延伸,联系实际反思感悟。

这种模式意在加强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创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

四、教学设计

本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哲理句较多,因此在让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板块:

(一)导入——热情洋溢激兴趣(预设3分钟)

让学生欣赏钢琴曲《生命》片段,同时展现一组关于生命的画面。通过听美妙的音乐,欣赏生机盎然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冰心的《谈生命》。(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对生命有鲜活的感受,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命体悟,使学生产生急于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咬文嚼字通思路

1、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在背景音乐《生命》的伴随下,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层意) (预设8分钟)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如: “‘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通过反复朗读,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三)精读——融情于景明主旨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展示,不明了的地方老师和同学共同解决。)

预设问题: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

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出你的理解。(预设5分钟)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分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预设5分钟)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旨方面起什么作用? (预设3分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本部分评价重点放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上。

(四)品读——语言美妙动我心((预设8分钟)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美文需要品读鉴赏,方能领会其精妙。要求:从用词、修辞、内涵等方面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进行点评。可采用以下方式:

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是:

我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是:

我最欣赏的一个段落是: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并说明理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老师适时给与中肯的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欣赏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五)拓读——课堂延伸进生活

这一板块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冰心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大家愿不愿意寻找一种恰当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这一活动由课内而课外,由书本而人生,拓展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定向驰骋。(预设4分钟)

活动二:多媒体投影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罗阳的视频片段,然后反思自己的生活,说一说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预设4分钟)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

五、板书设计

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注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和反思是我这节课设计的出发点。让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是我这堂课的追求。因此,板书设计简单,主要是突出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朗读的感情基调,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感悟课文。

六、课堂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朗读、理解和表达。朗读分三个层次: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出感情。理解要注重学生生命的个性化,拒绝“唯一标准”,提供多把“尺”,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自我理解,赞赏学生独特的见解。表达分三个层次:

1.语言基本通顺,条理较清楚。2. 语言流畅,条理清楚。3. 语言优美,有创意的表达。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对学生及时鼓励,给与肯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评价方式多元化,淡化教师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七、课程资源开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基于此,本节课中我重点进行以下资源开发:

1.在导入新课时,我运用网络资源:优美的音乐和富有生命力的图片,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谈自己的感受,以此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在拓展延伸这一板块中我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积累的资源,比如背名人名言、诵名家诗文、展示生命图片、唱关于生命的歌曲、讲珍爱生命的故事等等,感动中国的人物片段直观形象,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后布置学生上网搜寻关于生命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对其中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背诵,以扩大学生的积累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